1核心提示

能抵我们的奥斯卡饥渴吗?,娱乐观,范冰冰等华人评委入选

2发布时间

时间:2017-06-29   浏览717
发布人:南方健康网

3资讯详情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承认,一种是乞求他人接纳自己,希望对方承认我们和他们并无不同。另一种是试图改变游戏规则,希望让对方正视、理解并接受我们,和谐共处。而就当前国人的奥斯卡情结而言,这两种承认的心态似乎是并存的。如果说在李安获得奥斯卡之前这几十年以及之后这新世纪十年,主要是前一种承认心态占主导的话,那么这几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电影产业长驱直入好莱坞,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无疑后一种承认的渴望显得愈发迫切。我们对奥斯卡的仰望,同时也是对美国这一全球文化霸权的仰望,对奥斯卡作为业界标准的追求。换句话说,我们焦虑的是即使中国电影屏幕每年都在增长,即使中国电影产业越做越大,即使越来越多西方影人与中国影人合作,我们依然无法满足于此,我们渴望的是中国哪天也可以建立一套如奥斯卡这样的游戏规则,具有国际公信力,然后引发万国来朝。我们渴望的是中国电影真正成为文化软实力中强有力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价值输出的有效媒介,与好莱坞、与奥斯卡平起平坐。说到底,在美国如日中天的文化霸权面前,我们依然气短情长。

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上,电影批评家戴锦华说,中国最好的电影也不比最好的世界电影差,最烂的中国电影和最烂的世界电影比也并不更垃圾,但问题在于,在最好和最差之间,更广大区间之内的中流水平的中国电影依然和西方和美国有很大差距,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在这次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扩招中国会员的新闻下面,我看到诸多网友表达了对中国烂片的忧虑。而在烂片如过江之鲫的现状面前,在李易峰等“面瘫”小鲜肉们在国内封王封后的现实面前,如此操蛋如此大跌眼镜的现实,让我们愈加意识到,奥斯卡这个最为权威的评选机制,依然在为这个行业制定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可以烂,但不能烂到突破底线。评选可以有政治因素的争议,但你不能说,《月光男孩》因为好莱坞要“洗白”拿了奖,就说这是一部烂片,它只是没有那么出色而已。因此,如果两相对照之下,奥斯卡依然是无可争议的业界标杆。而在中国,仅就大陆来看,在专业性、权威性的层面,与奥斯卡相抗衡的评奖制度依然暂时空缺。而中国电影之烂,相比美国同等烂片,也的确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到下面这条新闻,想到这首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公布2017年度新增774名会员名单,其中华语影人中范冰冰、张曼玉、冯小刚、陈可辛、许鞍华、姜文、甄子丹等多位中国电影人入选奥斯卡评委会成员。中国电影人入选奥斯卡评委名单,当然可喜可贺。然而我看到不少媒体报道都以“明年冲奥有望?”为卖点。回到多多的那首诗,如果把诗中的“他们”置换成“奥斯卡”,便不难理解,从媒体到大众,奥斯卡作为中国人精神图腾的潜意识依然根深蒂固。对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大陆人来说,长期以来,诺贝尔奖和奥斯卡奖是两座大山。屠呦呦和莫言缓解了国人的诺贝尔奖焦虑,但对于奥斯卡,我们依然无比执着。即便李安早就拿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没办法,他不是中国大陆人。我们要的是一个护照上堂堂正正地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的中国人站上奥斯卡的领奖台。

腾讯网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其观点。

尽管年年奥斯卡,关于国人的奥斯卡情结以及相应对于这一情结的反思和批判都早已经成为老生常谈,陈词滥调。许多仰望奥斯卡的人,或许并非不清楚奥斯卡只是美国本土的奖项,不代表全世界这一事实,他们或许也知道,其实中国电影早已经“入世”,成为世界电影的一部分,中国影人在世界各大国际电影节上的攻城略地早已经为中国电影挣回颜面。但我们之所以依然对奥斯卡如此汲汲以求,翘首以待,难道真的只是一种渴望被美国人承认的焦虑吗?渴望美国人承认的焦虑自然有,而且这样的阴影面积或许依然足以让国人、知识分子、文化人们气短。但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别样的焦虑?

腾讯娱乐专稿(文/沈河西)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因此,不妨这么说,如果中国电影中的大多数依然保持目前的烂片势头不要面孔地烂下去,即便十个中国导演拿走奥斯卡小金人,一百个中国电影人入主奥斯卡学院,都无法真正化解国人的奥斯卡情结。因为说到底,我们的奥斯卡情结,也是对中国电影如何发展才能变得更好的期待。

诗人多多有一首诗叫《居民》:他们在天空深处喝啤酒时,我们才接吻/他们唱歌时,我们熄灯/我们入睡时,他们用镀银的脚指甲/走进我们的梦,我们等待梦醒时/他们早已组成了河流/在没有时间的睡眠里/他们刮脸,我们就听到提琴声/他们划桨,地球就停转他们不划,他们不划/我们就没有醒来的可能。

4大家还在看:

0.0024 second(s), 6 Queries